与主持人水均益畅谈——

马家书画三百年“传世秘方”

  

▲马亦钊一行在节目录制现场。陈振洲/摄

  3月2日晚,我市书画名家、温州大学副教授马亦钊先生应中央电视台一套《我有传家宝》栏目组邀请,携弟子陈胜武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专题节目。谈起节目录制,马亦钊先生感慨颇深,“我是马家最有书画传家情结之人,多年收集整理了马氏家族的资料,这次终于有机会向全国人民讲讲书画传家三百年的故事。”

  

▲马亦钊一行在节目录制现场。陈振洲/摄

“节目一直录到晚上12点”

  马亦钊先生一行是上周收到中央电视台的邀请,于2月28日晚上抵达北京的。“央视的邀请非常匆忙,幸好我平时收集整理的家族资料非常齐全,稍微理一下就启程了。”马亦钊先生说,前天下午3点左右到央视演播厅,书画展示、内容沟通等环节层层过关,一直录到深夜近12点结束。而此前一天,他们已经到现场过了一遍录制流程,“央视的节目录制真的是非常严谨、规范。”

  

▲马亦钊一行在节目录制现场。陈振洲/摄

  当天晚上主持节目的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他和马亦钊先生一起畅谈了马家书画的传承故事。节目中展示了几幅画,其中一幅是1932年1月28日上海淞沪抗战爆发后,马亦钊先生的祖父马孟容先生画的《看尔横行到几时》,画中是几只正在爬行的螃蟹,画上的题款是:“倭寇日深,写此志感”,赠送给友人盈泉先生。当时的友人看过说,“胆子够大”。

  

▲马亦钊一行在节目录制现场。陈振洲/摄

  “国难当头,我的爷爷将内心深处爆发出一种对日寇的愤怒,挥洒到画卷上。”马亦钊先生说,我的长辈教导我,除了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气节,马家人宁愿饿肚子也不能去做违背民族道义的事情。

  主持人水均益与节目嘉宾、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金运昌,对马孟容先生85年前的举动称赞不已。马亦钊先生说,马家300年来之中遵循着这样一个不成文的家训: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学问,但求真才,不事宣扬,不谋官职,不图私利,只求学有所长服务社会。除了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精神境界、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与央视主持人水均益合影。陈振洲/摄

  明末清初,自马家始祖迁到温州后,传到第七代马蔚霞,在清朝道光八年(1828)高中“解元”,从此马家声名鹊起。至九世祖马兰笙时,书画传家已近二百年了,有一枚家传印章:“琴画传家二百年”为证。马兰笙是位精通古琴、书画、篆刻、中医的文人,膝下五个儿子中重点培养二房马祝眉读书,后出了马孟容、马公愚、马味仲等书画名家。

  

▲与鉴赏嘉宾金运昌、王霄冰合影。陈振洲/摄

“家国情怀是书画传家的秘方”

  节目现场展示了马蔚霞行书对联、马孟容墨蟹、马公愚楷书《正气歌》、朱自清致马公愚函、马公愚致马亦钊函、马亦钊行书手卷《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共计6件作品。

  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故事,马公愚先生书写的文天祥《正气歌》也不例外。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汪伪政权进入上海租界,并接收当地的邮政局,在该局任职的马公愚先生闻讯后马上辞职,从此靠卖字画为生,生活一度困顿。后来有同乡邀请他到汪伪政府任职,被他断然拒绝,并写下了这幅《正气歌》,蓄须明志。

  

▲马公愚《正气歌》

  “这次节目录制,主要讲述艺术家与祖国命运相连的故事。”马亦钊先生说,家国情怀是深入马家子孙内心的一种情怀。

  

▲蔚霞公书硃砂蜡笺行书联“紫阁花明云五色,苍山松老鹤千年”。印:马昱中印、戊子解元。

  马亦钊先生的学生、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胜武说,自己20多年来一直跟随马亦钊老师学习书法艺术,整理马家书画作品和三百多年的文史学术资料,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做事,深受马家家风家训的影响。

  

▲马孟容《墨蟹》

  节目中,陈胜武讲述了自己在马老师身边,养成了文献资料保存整理研究的习惯,协助编辑整理马家文史资料,同时养成并坚持“诗书并重,文书合一”的文人书法理念和实践。陈胜武还和同人致力于收集整理、学习传播传统吟诵调,当天录制现场,他用马公愚之女马大望的温州方言调子吟诵了贺知章《回乡偶书》,水均益和现场嘉宾观众都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用温州方言吟诵唐诗。

  

▲朱自清致马公愚书1925年

  百里坊马氏家族,是温州文化家族世代传承的典型,在中国地域文化史上实为难得。自明末清初以来,十几代人不懈砥砺,文风昌盛,业绩煌煌,蜚声国内外。马氏家族是温州首个应邀拍摄的家族对象,这期节目制作完成后,将于4月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

  来源:雅集艺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