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京剧史上产生了以“余言高马”为代表的四大须生即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高庆奎因嗓疾而渐退舞台,余言于40年代先后去世,“四大须生”的提法随即有所变化,“马谭杨奚”的称谓在民间广泛地流行起来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就。

1928年农历戊辰年,杨宝森在北京结识了常州旅京富商恽雪斋恽雪斋因其为人厚道且家境贫寒,介绍他给常州在京的同乡章志铨,希望章能栽培杨宝森,教授书法和识字此外,恽雪斋还出资请陈秀华指导杨宝森学习余派戏曲,同时耿少峰则负责琴艺指导,帮助他练嗓到了1938年农历戊寅年,杨宝森与程派名票高华在。

他多方求师访友,拓宽学习之路,曾得到名师陈秀华及堂兄杨宝忠的许多指点,他曾向名票余派研究家张伯驹先生问艺,也曾向王凤卿王瑶卿求教,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当其健康得到恢复而重登舞台时,他在唱念及表演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长进在继承余派艺术的基础上,他根据本人倒仓后的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