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

传统绘画一般是先勾线后渲染,徐悲鸿先生画马不画轮廓,他把没骨和勾勒结合运用到恰到好处,这一颠覆传统画马的新技法可能是受到任伯年写意马的启发而把线当作面,把描线作为主体来表现写意马,则是徐悲鸿先生的独创在部位表现上也有自己的绝活比如腿部的拉长和笔直状的处理,给人一种坚定力量。

徐悲鸿擅长画人物花鸟走兽等,其中以奔马最著名徐悲鸿画马矫健,徐悲鸿的群马,是徐悲鸿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马取材于1940年克什米尔当地的骏马,徐悲鸿当时见到此马格外兴奋,群马灵感油然而生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

1奔马,令人神思飞越,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一匹匹奔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骏马英姿,神态各异2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这幅。